▲田心路附近一处小道。 株洲日报记者/谢慧 摄
▲田心东站周边,电梯房与楼房杂处。 株洲日报记者/谢慧 摄
▲田心片区的时代路一角 株洲日报记者/谢慧 摄
株洲日报讯 田心,一个充满泥土味的名字,可它又有“先锋”“时尚”的称谓。
它地处株洲城北边缘,又是世界轨道交通产业的中心。
田心是矛盾的。
在这片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虽然大量中高级技工人才拿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薪酬,他们却难在周边找到一家像样的电影院;这里“国之重器”云集,却办不了一场体面的展会;尽管集历史古迹、本土美食、城市集体记忆等紧俏流量标签于一身,这里在“打卡”时代依旧难觅影踪。
矛盾背后,折射出田心片区产城失衡、品牌不彰等诸多老城困境。
过去一个月,“田心片区城市更新”频频现身株洲官方高规格场合,关注与反思此起彼伏。
在“三高四新”的宏伟征途中扛起时代重任,田心,这一次又如何“重”装出发?
1.
老与新的旧城焦虑
刘飞(化名)眷念故土,今年6月从上海某著名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株洲,入职了一家人尽皆知的轨道交通企业。成为田心片区数万产业工人队伍的一员,他时常引以为傲。
他工作很忙,足迹在办公室与员工宿舍间往复,很少考虑生活。他认为反正身处现代城区,不必担心太多。因此,当他发现看场电影都要跨过湘江时,着实大吃一惊。
不久前,刘飞所在的企业组织观看电影《长津湖》,员工们坐上大巴车,前往8公里外位于河西的神农城。当熟悉的街景连起来从车窗掠过时,“穿越在两个世界。”刘飞说。
在田心片区,刘飞愿意尽最大努力步行的范围内,没有电影院,没有酒吧,没有KTV,没有星巴克,没有肯德基,几乎没有一切都市新贵热衷的消费场景。田心好像被现代服务业忽略了。
“如果只在公司附近转悠,外地同学很难相信我在世界级产业集群就业。”当开始意识到产业实力与生活配套不相匹配时,28岁的刘飞又不禁自问:“难道就在这里干到退休?”
张文敏(化名)对小年轻的活法不感兴趣,眼下,这位不惑之年的高级技工最大的困扰是儿子如何考大学。
九方中学是整个田心片区唯一的高中。根据市规划部门一份最新的调研数据,田心片区目前常住人口约4.9万人,须提供1270个高中学位,但现在片区内高中生人数已经超过1400人。
这所高中曾与市二中、南方中学一道,成为株洲最早的省级重点中学,而现在,它不过后两者新校区的一个角落大小。在近两年的省级督导评估报告中,九方中学都显示“办学硬件严重不足”。
于是,大量类似张文敏这样收入不低又望子成龙的父母,在急切地寻找优质教育资源。其实他的办法并不多:去长沙或者来河西——而无论选哪个,都意味着这位资深的技术人才不会住在谋生的产业片区内。
“已经出现人才流失及人才梯队断层了。”在田心上班的一位市政协委员说,“当产业工人的品质生活需求在片区内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归属感就自然降低了。”
谈起“产城”种种,新面孔会开始审视职业选择,青壮年又面对人生抉择,而那些具备一定话语权又不乏雄心壮志的“老田心”,又不得不为产业未来而焦虑。
在田心路与田红路,除去非机动车道跟路边停车位,只剩下双向两车道,上下班“潮汐式拥堵”已是常态。这两条路又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主要进出通道。为了避免拥堵,过去十余年来,这家世界闻名的制造企业通常选择在深夜运输大型货物。
以城铁田心东站为界,中车株机在南,中车株洲研究所、田心高科园、中车株洲电机在北。快速路时代大道将两个区域拦腰截断。如果一台大型设备要从北运到南,司机不得不选择绕路,先进制造业本土亲密合作被快速路下的涵洞限高卡住了。
“客货混行严重,内外交通不畅,道路等级较低,生产生活互相干扰。”规划部门的现状分析如此描述田心片区交通现状的同时,还写下一条更加鲜为人知的现实:能源供应成为制约瓶颈,电力采用外调供应,进入园区的水电主管网仅一条。
“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配套,种种配套短板必然制约产业及片区发展。”田心片区一家轨道交通企业负责人说。
焦虑,仅仅是焦虑而已。因为从数据上看,情绪涌动似乎丝毫没有撼动田心“株洲工业基本盘”属性。2020年,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体规模约1500亿元,其中仅田心片区就达974.6亿元,占全省的65%。
“必须要看清楚,城市竞争,不进则退,退则一泻千里。”上述负责人补充说。
2.
快与慢的产城失调
过去几年来,无论在政界、学界还是媒体界,“产城融合”都是热词。但如果要在湖南省列一张产城融合“熟人名单”,田心片区至少能排前三。在过去一百年中,它至少有五十年是标杆。
新中国建国伊始,铁道部决议修复毁于战火的田心机车厂时,这里依旧不过是一个农舍散落、山田交错的普通南方乡村。
1958年,田心诞生了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当时的株洲机修厂(中车株机前身)厂区道路两旁已经种下绿植,一排排职工新村正从田野冒起。
产自田心的电力机车首次出口海外是在1997年,当时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学校、医院、体育场、宾馆、商铺等众多设施的、令人艳羡的厂矿社区。
工业齿轮在田心日夜转动,产业发展使得大量人才、技术、资金涌入,从鸡犬相闻的传统农村社会跨入设施齐全的现代城镇,田心之变不过一甲子,变化自然而顺理成章。
这些与“田心之快”有关的灿烂掌故在工厂志、区志、市志甚至互联网上随处可见。这是“工业株洲”集体记忆中最辉煌的一部分。
当时株洲各界并没有总结出“产城融合”这样精妙的说法,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用行动表明,建城、扩城,就是为了满足产业不断变化的生产与生活需求。
然而,人们今天却无法准确说清,田心几十年产城建设齐头并进的势头,究竟是从哪一年开始失调,最终演变成今天的矛盾肉眼可见。
“大约在2012年,田心片区系统性升级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一位市规划部门熟悉田心片区发展的权威人士说,那是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黄金红利期,订单雪花般涌入田心,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择木而栖,片区配套短板开始放大。
“那也是‘土地财政’大行其道的时候,城市建设在‘增量’上直线加速,卖地、造城、扩张,客观上讲,存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上述人士说。
当然还有土地受限、厂办社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征拆难度大、缺乏资金、地方与央企联动有待加强等多种并不难想象的问题,通常,这类问题被人们统称为“历史遗留问题”。
与上述人士稍显克制且委婉的解释不同,“产业、产业、产业!”一位企业主则连呼三声,“城市建设应该向优势产业倾斜。”
这样急切的怒吼背后,是对“快”的自信与另一种“慢”的追问:
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株洲首个千亿产业,其中田心片区占比超七成,前途一片光明;此后连续三年的市“两会”上,均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言将九方中学搬至闲置职校并投入资金进行改扩建。
2016年,田心片区已完全具备各类电力机车整车领域的设计、产品、制造平台;次年的市“两会”上,数位参政议政者联名提交提案,指出,“功不可没的田心片区城市功能配套几乎不见变化。”
2018年,《中国·株洲田心轨道特色小镇》方案出炉,针对配套及形象问题提出“四大计划”;三年后的2021年市“两会”上,依旧有市人大代表疾呼田心片区交通内外循环严重不畅。
2019年,产自田心片区的轨道交通产品已经“开进”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在那年,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听市长热线时还答复市民:田心路将北延连接田心高科园,田心大道也将逐步打通。
“田心最不缺的就是规划,但产业等不起,人才不会等。”一位长期关注田心片区配套建设的市政协委员说,某年一位省领导从中车株机考察完出来后感叹,“厂里是世界级,厂外是村镇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盼望都扑空了。比如,雪峰岭公园一期开园、黄花国际机场田心城市候机楼开通、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门急诊大楼投入使用、4公里长的田心小道改造成文化景观游步道、田心片区环境整治等等。
这些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可正如一些“挑剔”的网友所言:“如今哪个地方不修公园?哪个地方不整治市容市貌?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当“田心升级”还陷在土地使用、规划调整、资金来源、协调机制以及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反复权衡中时,邻居长沙已经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产城融合的“梅溪湖”地标。
“不能老是把田心当把‘伞’,高贵的客人来参观时就‘撑一撑’。”另一位“挑剔”的市人大代表代表说。
3.
热与冷的品牌落差
如果把“田心”当做一个品牌谈论,或许会有一种巨大的落差。
谈到企业时,人们毫无疑问在谈论国之重器。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联诚集团等名头,以及他们各自拥有的技术与市场,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
谈到“三高四新”战略,绝大多数人会承认“湖南轨道交通看田心。”这里拥有轨道交通领域各类创新平台95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5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
当谈完这些行业内耳熟能详的产业品牌故事后,关于田心,还能聊点什么?
其实,还可以探秘文史。始建于1936年的株洲机车修理厂,是株洲第一家现代制造企业。田心还有院士故居、踢金岭东汉墓、九郎山、秋瑾故居、香樟古树等文化遗存。
甚至还可以谈到一种属于工业株洲的干事态度。苏联专家突然撤离,没有精密工具,老师傅们徒手绘制出近百份工装图纸。车间气锤起落,“咣咣咣”不绝于耳,很多工人落下听力受损的职业病。
或许还能总结出一份厚重的城市气质,那就是包容。上个世纪50年代,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进入田心安身立命,南腔北调的各类口音相融合,于是派生出本土方言“田心话”。
当然肯定少不了美食。来自天南地北的创业者带来了各地口味,创造出一种“厂矿派菜系”,甜的、辣的,南方的、北方的,猪脚、馄饨、火锅、凉面、米粉,本土饕客无不醉心于此。
然而,这些火车之外的“田心文化”,哪怕在株洲市内都鲜为人知。
“这里有文旅产业的底子,却毫无文旅产业的影子,田心特有的文化资产没有变现。”市内多位负责招商的人士表示,在同量级产业竞争中,对田心这样本就产业强大的片区来说,健全又响亮的区域人文品牌将是极为重要的加分项。
要打造一个具有更广覆盖面、更高认知度“地标田心”,在轨道交通产业之外,还能做点什么?
“当前的品牌塑造,少不了网络消费的加持,历史、产业、烟火气、草根气、乡愁、科技感,田心几乎具备一切成为‘网红’地标的要素。”长沙某文旅策划公司负责人钟哲说,“但是它缺乏城市包装营销理念,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2019年博鳌·21世纪房地产主论坛上,中国著名产城融合运营企业曲江新鸥鹏文化教育控股集团总裁李战洪曾谈到,产城融合是产、城、人、文四种要素的融合,文化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相融相通,才能真正实现身份认同、地域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加快产、城、人三要素的良性互动。
“当产、城、人、文四种要素在田心片区最大化融合,再加上主题式、系统式的城市营销,再通过深入人心的口碑传播,区域品牌自然就出现了,至少在株洲市内是别具一格的。”钟哲说。
另一种大胆的想法是,能不能吸收“网红长沙”的流量?
毋庸置疑,长沙已经成为现在全国最火的网红城市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7日内,仅长沙天心区、五一商圈就累计迎来游客645万人次。
“城铁田心东站开通后,越来越多的居民跑去长沙消费,而田心东站就在田心轨道产业集群中心位置,分流长沙游客不是没有可能。”一位观察人士认为。
在他看来,如果对田心的特有文化进行梳理、整合、创新,在强大的产业品牌感召之下,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再造田心”就不是一句空话。
4.
点与面的裂变逻辑
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站在十字路口多年的耄耋田心,今年动了。
6月30日上午,田心路(重桥西路—田红路)改造动工,这条全长1.86公里的城市主干道,意在先把片区道路骨架先撑起来,将一部分道路平接进入主干道,让居民出行更顺畅。
8月31日,长株潭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招商推介会在长沙召开,田心片区成为株洲首推“筹码”。
9月底,关于田心片区未来的地图终于打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大小田心”产城融合新地标。
一个月后,10月28日,株洲市政府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签订城市更新专项融资合作暨田心轨道交通城城市更新项目融资协议。
“大小田心”首次被提起,而且是以如此高规格的方式现身,加之盛大的专项签约,很快引发市内关注。从多个相关部门的暂定文件中可以大致看清“大小田心”的轮廓:
“大田心”:以解决产业发展空间、区域统筹为导向,北拓展至沪昆高速,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小田心”:以更新提质为导向。北至新民路,南至铁东路,西到株机厂区,东到红旗北路—时代大道,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根据荷兰学者克拉森等人提出的“城市空间周期论”,城市发展进程分为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其中的再城市化,实际上就是人口、产业和资源的再回归过程。
照此理论,当前的田心片区,正处于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之间。这一过程,并非自然过渡,需要地方政府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实施路径。
现在,地图有了,钱好像也有了,田心升级真的来的吗?
“目前‘大小田心’的具体规划仍在完善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些困扰片区多年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次将分阶段、系统性、全方位给出解决方案。”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了解,牵挂人心的田心片区提质更新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心路、铁东路北二期、田心大道、中车大道、田东路、新材路六条道路,以及田心中学、九方中学、云龙长郡中学三所中学的改造扩建。
“大小田心”或许只是起点。工业株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多个工业区,有的如今已经走入历史,依然存在的,或多或少都与田心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与国开行本次城市更新专项签约中,除了大小田心外,还包括凤凰山航空城、云龙未来社区、清水塘数智新城等多个片区。
“通过产业片区城市更新,激发新一轮发展活力,全力在田心更新中探索属于工业株洲的城市更新路径,以期推动株洲产业再次裂变发展。”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过,万事开头难,这次依然如此。
一份近期的汇报材料中写道:田心路依然存在征拆资金缺口,学校改扩建也面临土地收储、老校区建筑权属资料缺失等困难,老城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薄弱恐使开发周期拉长。
株洲城市建设规划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办编著的《株洲城市建设发展史》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1953年株洲开始第一次城市规划工作,经过了许多曲折,走了不少弯路,耗时两年多,直到1955年10月才确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究其原因,一是地方行政力量不足、缺乏城市规划经验。另外,在规划工作起步前的1952年,已有不少工厂在株洲选定厂址,‘到处建厂,遍地开花’,特别是有的大中型项目是市委为迅速发展株洲而争取来的,因此选址单位认为哪块地方好,市里就同意厂子建在哪里,先建厂,后规划,无疑给规划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二是由于工作方法上的主观因素和教条主义,有的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没有将规划与株洲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尽管田心是一个盛产勇气与梦想的地方,但是历史经不起半点假设。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吴楚
编辑:谭天琦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21/11/18/1040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