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水塘的春天
2021-04-29 16:19:36 字号:

株洲日报讯 

核心提示

锦绣石峰山下,美丽湘江之滨,15.15平方公里的清水塘老工业区春意盎然。

经历脱胎换骨的涅槃锻造后,这里已驶入绿色转型、腾笼换鸟的轨道——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城市面貌由旧变新……

这里,不断演绎着日新月异的“魔幻”场景,迸发着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释放出厚积薄发、高质崛起的蓬勃力量。

这里,频频以青山绿水和生态修复的示范之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之城、产业转型和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而广受关注。

这里,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款款走来,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开阔。

1.产业项目多且壮

4月23日上午六七点,湘江水面雾气笼罩,城市还睡眼惺忪,清冷和寂静,突然被阵阵刺耳声打破。铁钳敲打的铛铛声、卡车行驶的嗡嗡声、切割机作业的吱吱声……这是清水塘产业项目建设现场奏响的铿锵旋律。

清水塘,项目建设争分夺秒。百亿级产业项目已生根开花,入巢600多家企业的“总部经济”扬帆起航。

建设项目拔节生长

清水塘三一石油装备产业园施工现场,主厂房主体结构已封顶,4940根钢梁纵横交织好像一张蜘蛛网。顺着钢梁,工人们上下来回,焊接、刷漆、检测,忙碌不停。三个月后,这里将开始生产石油装备。

“8.6万平方米,是石油压裂装备、钻修井自动化装备等能源装备的主要生产厂房。未来,每年可生产液压式压裂车500台,钻修井自动化设备1000套。”三一集团株洲石油装备项目现场负责人伍海介绍。

三一石油装备产业园是三一集团在我市投资的两大百亿级产业项目之一。该产业园聚焦高端能源装备,意在打造装备生产、创新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内的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全新产业链。

隔着铜霞路相望,对面是绿地滨江科创园项目。这块占地715亩的项目,由绿地控股和株洲清水塘投资集团共同投资打造,总建筑面积将近140万平方米。“这里将打造集总部经济、科创研发、创意办公、配套服务等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大型生态科创产业综合体,将成为集生态与科技为一体的产业新城标杆。”清水塘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拔地而起的恒和工贸产业园和天厦工贸总部项目发挥着“筑巢引凤”的带动能力:去年已有409家化工商贸企业入驻,纳税规模达到8000万元;今年预计注册园区公司超1000家,纳税规模1亿元。“目前,园区注册公司达607家,这里通过总部平台将优势产业集聚,打造“企业之家”,形成商圈联盟共享模式,真正为企业做到赋能减负。”恒和实业董事长何子芒说。

数智产业如花锦簇

关停搬迁后的株冶厂区,留下的高烟囱、煤仓、生产车间诉说着世事沉浮。北京当红齐天集团公司正倾全力将这里打造为新型5G新基建项目。

“我们将利用清水塘老厂区,融合5G等高新科技手段,构筑集体验娱乐、旅游休闲、文化展示等多元业态的一站式工业遗址科技乐园。”清水塘科技文化未来中心一期项目总监言新宇介绍,一期将重点打造大型3D灯光秀、XR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R应急体验馆、5G智能体育中心、XR亲子科技乐园等,让游客最直观地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清水塘环湖科创园与文旅园之间,投资约22亿元的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加速推进,预计明年6月可建成。“根据规划,项目将重点引进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工业机器人开发、3D打印、智能机床、工业化智能设备等高端智能硬件创新企业,为先进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赋能,打造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集聚中心。”清水塘投资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清水塘片区产业的新名片。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已正式签约即将入驻,智宇实业在清水塘片区建设智慧城市示范点,引进智慧城市领域相关生态企业,打造株洲乃至长株潭地区数字经济新高地……清水塘正系统布局5G基站、智慧城市设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科技创新提供承载土壤和运用空间。

“数智科创、数智制造、数智文旅和数智商贸四大产业业态将在这里蓬勃发展,力争将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打造成实践“三高四新”战略的样板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清水塘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晓斌表示。


石峰区三一石油装备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

2.基础路网新而密

春枝吐绿,万物勃发。站在离地60米高的清水塘大桥北岸边跨顶部,高空江风凛冽。放眼望去,清水塘片区尽收眼底。塔吊繁忙,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路网密织,绿色在延展。

春雨繁忙,勤劳的人们也繁忙。9个工程点不分晴雨施工,排渍站、配套用房、景观桥装饰,阳台、广场、亲水平台石材铺贴、绿植种植……在春雨的滋润和工人们的巧手下,清水塘城市公园像喝饱了水的嫩叶,伸展着绿色的身姿。

俯瞰新城,正在收尾中的清水塘城市公园最抢眼。成型后的主湖区,像一朵绽放的马蹄莲,浅水区一面正加紧铺设防渗防水毯,一面等待汛期过去,与深水区共享水中世界。

两年间,在曾经“行人掩鼻避之”的污染重地上,清水塘PPP项目部除旧迎新、堆土成湖,养鱼护草,蓄清水净生态,一座赏阅四季的城市公园,两个月后将与市民见面。

城市公园的东北侧,是清水塘霞湾港生态保护带。它贯通霞湾港河流域,南起临江路,北至建设北路。随着株冶路以北景观坝一、二土建结构的完成,煤气公司段生态湿地景观土方及湿地部分2座栈桥等陆续完工和推进,生态保护带呼之欲出。

片区发展,路网先行。沿着清水塘大道向远推进,以清水塘大道、清霞路为纵,以铜霞路、老工业路为横的主干道,撑起了片区路网结构。2020年底,清水塘大道一期、株冶路一期、清霞路二期已先后建成通车,正在实施的“新三路”中的清港路、喻家坪路和“环湖三路”中的观湖路一期、临江路一期都已具备通车条件。今年3月,随着老工业路的开工,近30条续建、新建道路同步推进。俯瞰清水塘新城,路网逐渐加密,新城框架成形。

视线收回,刻满国企红色印记的清水塘大桥气势磅礴。作为全国第三、湖南第一大跨径的钢桁架拱桥,桥拱合拢后,拱顶与常水位也将有120米的高度。

目前,承接桥梁的两个主墩22号和23号主墩都在加紧施工。22号主墩上,工人正给桥梁的主关节——墩帽上的万吨级支坐安装预埋钢板。随着北岸边跨钢结构C6节点完成组装,北岸桥拱施工将转向水中。这两日,湘江流域最大的浮吊将如约进场,助力清水塘大桥向更高更远处延伸。

远处,“三年见成效,六年大见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牌子耸立在原冶炼厂厂区旁。2021年是清水塘“三年行动计划”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六年大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正不断向空中延伸的桥拱上,以“一桥一塘一带二十二路(段)”为框架,清水塘新城骨架逐渐饱满。

过几日,电力综合管廊竣工后,清水塘将注入强大动能,如一记春雷,惊醒沉睡中的新城。

复苏中的清水塘新城,正以蓬勃生命接档株洲经济的未来走势。


清水塘大桥施工现场

3.生态环境青又清

暮春时节,绵绵细雨里的株洲,一派江南水乡的俏丽模样。

石峰山下的清水塘,早不复当年天上冒青烟、地上排污水的邋遢景象。

行走其间,霞湾港两岸青翠,入江口白鹭成群、振翅高飞;清水湖生态公园,今春刚栽下的2000余棵乔灌木已生根吐绿,地上铺植的草皮,在如酥春雨的滋养下已连成一张巨幅绿毯;铜霞路两侧原有的历史遗留渣场,也早已完成治理修复,变身成为花树掩映的小游园和运动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关停退出,“漂白”了清水塘这张久被污染的“画布”;一场生态引领下的升级转型,正在为这张“画布”熏染上绿的底色和多彩生机。

◆刮骨清创净土壤

对于清水塘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来说,区域内工业企业的关停退出,只是完成了战役的“上半场”。

关停企业不易,遗留污染处置更难。初步估算,清水塘15.15平方公里范围,共有6600亩需要修复治理,涉及需异位治理处置的污染土壤140万立方米。

在清水塘老工业区一大片裸露的黄土地上,正在作业的高压旋喷机,通过3根压力管将配比好的药剂,注入地下5至9米的土壤深处。

这是记者此前在鑫达冶化、荷花水泥厂的场地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现场看到的一幕。

刮骨清创净土壤,201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20.5亿元,开展了区域内水系、历史遗留废渣治理及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清水塘工业区废渣综合治理工程、袁家冲废渣治理工程等4个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全面完成,治理废渣234.66万立方米;

覆盖清水塘区域企业厂区以外,总计8.48平方公里范围的污染土壤治理(划分7个子片区,以及8家企业地块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推进,目前6个片区修复治理已完成,1个片区修复治理正在施工,将于2021年完工,8家企业地块,已有2家企业地块完成修复治理、2家企业地块正在施工;

区域内62家具有国土使用权的关停搬迁企业,已有60家企业开展了地块环境调查,其中52家企业完成地块环境调查报告,32家符合规划用地环境质量的企业地块移出国家污染地块名录。

清水塘投资公司环境技术部部长罗永妙介绍,企业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整体纳入PPP项目范围统筹实施,已有鑫达冶化、荷花水泥等企业场地,作为拟开发地块已完成了治理修复,做到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100%的要求。暂不开发地块,已建设围墙或围挡,防范与人体的接触,并实施地块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做好雨水避淋分流和污染水截流处置,以及裸露土层的防尘等措施,确保污染地块在治理开发之前的风险管控到位。

擦亮生态株洲绿的底色,重现一湾“清水塘”。

2018年,清水塘整体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湘江株洲段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截至今年3月,区域内已有2800余亩污染地块得到修复。

◆“堆出来”的清水湖

4月28日上午,尽管春雨连绵,但清水塘城市公园里的9个工程建设点上,均可看到工人们正穿着雨衣忙施工,只为实现7月份开园的既定目标。

清水塘城市公园,是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的点睛之笔,而座落于公园中心的清水湖,更是一颗备受期待的璀璨明珠。

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项目部城市公园现场负责人冯海维介绍,跟其他湖不一样的是,清水湖是堆出来的。

为保证清水湖的景观效果,又满足调蓄功能,项目部改变挖土成湖的传统模式,挖取27.7万立方米不可利用的土方,在湖的四周填土51.3万立方米,最终堆土成湖。据测算,整个公园的回填土方面积足有“3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为实现水深质清目标,项目部通过河流改道,减少清水湖进水量。同时,开展湖内生态改造,在湖底种植四季常绿矮型苦草、改良耐污小茨藻等水草,放置黑鱼等凶猛的肉食鱼,避免水草被草食鱼啃食,相当于给水草请来“保镖”,平衡整个湖泊的生态环境。

为解决湖区渗水问题,整个清水湖湖区都做了“夹心饼干”式的防渗处理。据了解,所谓“夹心饼干”,是由一层30公分的黏性土、一层防水毯与一层黏性土重叠组合而成的防渗“夹心”。

“原本防水毯已经具有很强的防渗功能,我们再加上前后两层黏性土,可以进一步巩固防渗效果。”冯海维介绍,进行三层防护,既能防止湖区底部可能存在的污染土反渗透,又能防止已净化的水源向下流失,保证湖区蓄水,进而满足公园成湖水位的标高要求。

如今,清水塘城市公园主湖区已基本成型并完成深水区蓄水,两座景观桥及三座栈桥上部结构施工完毕,乔灌木种植也已完成50%,主湖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公园(主湖区)计划于今年7月份具备开园条件。

“我们期待着公园开园的那一天。”谈到即将建成的清水塘城市公园,石峰区霞湾新村村民冯维满是期待。


航拍清水塘城市公园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俞强年 成姣兰 廖明

编辑:宗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