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衣长裤戴手套,他们与滚烫钢筋较劲
2020-07-31 09:52:55 字号:

.jpg

▲岩中龙与工友正用铅丝捆绑钢筋 记者 李卉 摄

株洲晚报讯  在清水塘大桥的建设工地上,有一群在烈日下与钢筋“较劲”的勇士。

他们的作业地点在桥墩之内,水面以下13米,但头顶并无任何遮挡。他们要在这里“驯服”一根又一根、一吨又一吨钢筋,承载起跨越湘江的桥面,也承载起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的未来。

给22号主桥墩安装“骨架”

岩中龙今年37岁,佤族人,来自云南省普洱市。7月30日是他在清水塘大桥当钢筋工人的第43天。

走下窄窄的楼梯,到达作业的钢围堰内部平台,脚下并没有平整的地面,而是一根根钢筋横竖交叉形成的一个个方形小洞。“只能踩在钢筋交叉的地方,自己找平衡感,像是练功夫。”岩中龙笑着说。

随着钢筋慢慢叠加,这个比一个标准篮球场稍大的平面将逐渐叠加到4米高,浇上混凝土后,会成为最坚实的基座,承载起混凝土墩柱。这便是大桥的22号主桥墩,是整个工程的核心之一。

“如果把桥墩比作人的躯干,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安装骨架。”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钢筋滚烫,长衣长裤戴手套

清水塘大桥绝不仅仅是一座过江通道这么简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一头牵着产业布局,这是它被赋予的历史使命。

岩中龙和工友们或许难以理解这些重大意义,他们只是专心“驯服”眼前这些不肯轻易屈服的对手。让钢筋或直或弯或折叠,他们用细如棉线却极富韧性的铅丝捆绑钢筋的交叉处。有些地方需要用到点焊,必要的时候得抡起大锤,甚至多人一起凭借体力“硬刚”。

这些日子,暴晒总是要持续整个白天,钢筋也会变得格外烫,所以这里的工人几乎都是长衣长裤、戴着手套,稍不留神,裸露在外的皮肤就会被烫起泡。早两天还有人带了个平底锅,放在钢筋平台上煎鸡蛋,还真熟了,加热效果堪比电磁炉。

“恐高不敢下楼梯的、怕烫的,都干不了这个。”岩中龙说。

用汗水孕育,清水塘美好未来

因为天气炎热,岩中龙他们总是清晨5点就起来了,吃几口面条,拎上1升的大水壶,就开工了。大约干到上午11点左右,他们回宿舍吃饭休息,避开最热的时候,下午3点继续干活到傍晚。

一个月可以赚六七千块,岩中龙觉得挺满意,毕竟吃住都无需另外花钱。他的妻子在四川当导游,5岁的女儿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几年,一家人只能在春节团聚几天。

去年,岩中龙家开始盖房子,由于资金不够,先大体弄了个框架。“没装修,窗户、门都没装。”岩中龙说,如果留在老家,一年只有两三万元收入,现在辛苦一点,奋斗几年,把房子建好,再存点钱给女儿读书。

根据计划,清水塘大桥将于2022年9月建成通车。在接下来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工地上千千万万个“岩中龙”将用汗水浇灌生活果实,孕育清水塘美好的未来。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李卉

编辑:宗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