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本报对马国斌和他小店的报道
▲开在田心片区田东路上的“正宗兰州牛肉拉面”店
结缘时刻: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家”
1998年,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马国斌从甘肃来到株洲,跟随父亲开起了一家拉面店,这家店是不少人公认的我市第一家“兰州拉面店”(本报2013年12月5日曾做报道)。随着城市发展,原先租在芦淞区的两处店铺都先后拆迁,2002年,他们将店开到了石峰区田心片区。
如今,这家小店还在吗?他们一家人在株洲生活得还好吗?近日,记者进行了寻访。
别后时光:哥哥嫂嫂接过接力棒
石峰区田心片区,中车株机公司所在地,这里生活着大量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虽然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但也自成一派小天地。名为“正宗兰州牛肉拉面”的小店便开在片区商业最为繁华的田东路上,与周边紧跟潮流的奶茶、甜品店相比,这家店的装潢确实俭朴。
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堂食区摆放着6张四人位长桌,与厨房区用透明玻璃隔开。上午9点半,早餐高峰期已经结束,看店的一对夫妻正在打扫与整理。听说记者来找马国斌,两人迟疑了一刻,“他已经去世了”。
原来,他们是马国斌的哥哥马国栋与嫂子马春梅。马春梅介绍,马国斌去世已有好几年,“头一天还好好的,睡了一觉就没了”。
马国栋一家经营拉面生意已经好几代,1998年,由于兰州的生意接近饱和,父亲便启动了南下计划来到株洲,当时小儿子马国斌也跟随至此。后来,父亲与弟弟相继去世,马国栋也辞去了在兰州工厂的工作来到株洲,与妻子一起支撑起了小店。目前,母亲、马国斌的两个孩子与他们夫妇都长期生活在株洲,“我自己的孩子回兰州读大学去了,他(马国斌)的孩子还在这边(株洲)念书。”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租房居住。“我公婆他们刚来时,几万块钱就可以买个二手的两室一厅,现在要三四十万了。”马春梅虽然关心房价,但他们并不打算在株洲买房置业,总归是要回老家的。
在店内的显眼位置,悬挂了好几幅马国栋与外籍顾客的合影,“他们说我做的面条是这个!”马国栋比划了一个大拇指造型。
对话:不知还干多久,总归是要回老家去的
记者:店里没有请帮手么?生意好不好做?
马春梅:小店利润不高,很难再支付人工工资,只能自己辛苦一点。疫情期间差不多关了两个月没有做生意,只能天天在家里。我们刚来的时候,牛肉只要十多元一斤,现在要四五十元一斤,真有点吃不消,品质好、供应稳的羊肉货源也很难找,所以总是这些菜品,很难更新。
记者:适不适应在株洲的生活?多久回家一次呢?
马春梅:株洲到兰州有1700公里,以前火车坐得多,要折腾两天一晚。现在基本是坐高铁和飞机,大半天就够了,家里有事就回去。这边饮食习惯等不一样,还是觉得老家熟悉、适应一点,除了经常来的顾客,我们在这边认识的人也不多。
记者:计划还在这边待多久?
马春梅:总要回去的,或许再干几年,或许就是未来不久,说不准。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李卉
编辑:宗倩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20/06/05/731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