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新闻网讯 株洲充分运用产业链思维,以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株洲制造阔步迈向株洲创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了产业链创新创造生态体系的强大合力。石峰区作为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将产业链思维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抢滩新能源汽车市场助力。
在石峰区轨道智谷园区,一款小功率平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是株洲3家企业为江铃新能源汽车研制的最新产品。该产品是由电控、减速器以及电机构成,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公司负责电控部分,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减速器部分,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则负责电机部分。为确保产品质量,缩短研制时间,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三剑客”“心有灵犀”,走到了一起。三家企业成立了技术攻关联合办公室,遇到技术难题,各扬所长,协力解决,实现协同创新的最大效能。
据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公司汽车事业部电控厂厂长丁扬帆介绍,一般情况下,做新车电驱动研发项目需要一年半到两年,而通过我们本地企业紧密无间合作,项目在9个月时间就达到可以批产的状态,车型也会根据整车厂的上市计划,在年内正式大批量生产。
根植于轨道交通优势技术,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市场的电驱动系统产品,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研发制造出来,与此同时,项目如何快速落地又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如果走正常流程审批立项,时间太长,不仅会错失市场先机,还有可能丢掉已经到手的订单。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要承载地石峰区,以创新的工作方式推动项目建设。
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常务副链长、区委副书记李红说:“我们想一个招,怎么样把时间差找回来,我们帮他建厂房、买设备,先把业务做起来;两三年后,中车批下来,企业再回购资产,这样充分把握战略机遇。”
石峰区投资1.4亿元代建厂房、代购设备,推动项目尽快落地。2019年9月,这个集产品研发、生产、测试为一体的大型电动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专业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帮助企业迅速抢占了市场制高点。除了代购产线、建设厂房之外,石峰区还提供前三年厂房免租、审批程序方面的绿色通道,以及核心骨干人才补助,进行多方面支撑。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令人欣喜的是,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项目的落地见效,很快对其上下游企业产生了“吸附效应”。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邓煜华介绍,电驱项目驱动了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和研发生产,同时它也将配套企业襄阳电机,引入到园区,通过两家的联合,实现了产品由单一部件产品向产品系统集成,二合一、三合一的产品方向,促进其后续市场的开拓以及品牌形象的打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重塑创新链,石峰区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并依托各优势产业链不断释放出创新红利。
来源:新闻株洲
编辑:宗倩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20/04/16/707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