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港是生我养我的故园,儿时的记忆是我老年怀旧最难忘的一页。那热闹繁华的河街,街头到街尾的店铺和人家,我如今大部分都能记起。
白石港早期是方圆百里谷米集散地。谷米商有殷斯淘、沈细二、言恒秦、言福秦、言兴秦、秋板子、沈幼四共七家,有渔业三家、煤炭商三家、百货店五家、砖瓦厂七家、石灰窑和扣子厂各一家,有一个船队大约二十多户船民,还有一个运输队,叫罗脚行三十多人。医疗有吴大和药店。
春天是渔业兴旺的时候。洪水一退,渔业大户狗回子就在港里的石湾下挡网,每天早上划着小船收鱼真是满舱鱼。湘江岸边还会有许多小渔船,有的是撒网,有的是鱼鹰,一片鱼米之乡的美景。
夏天是砖瓦石炭外运的季节,用船队运往湘潭或长沙。石炭厂厂长叫沈传民,他是开明绅士,在街背后自建了福停晏小学,自任校长。儿子沈科生当老师,还请了两名女老师文堂清和楚凤兰,男老师汤迪超。
秋天,农民用土车子把稻谷运到白石港卖了,再从商店买回枯饼作肥料。柴山的人,也是用土车子把柴运到砖瓦厂,那时都是土路,路面被土车子碾的松土好几寸深,推车的人累得都是满头大汗,但有收入心情都是很高兴的。
那时候,一到年节白石港都有民众自发的文艺活动,非常热闹。中秋节是烧宝塔,河西在江边和白石港对着烧,火红的塔影倒影在静静的湘江,如同烽火连天。端午节,白石港有两条龙舟,田心、贺家土百里方圆的人都来看龙舟,田心附近的人最多,一边看龙舟比赛,一边吃包子。白石港街上有一家包子铺,味道最好,从早到晚忙不赢。养生堂是街上有名的百货店,自家有作坊。糖块、饼干都是自己做的,还有沈裕记,相当现在的两个大超市。有趣的是,养生堂的掌门人是位年过古稀的佘太君,工作人员全是自家子孙。
春节,白石港福停晏小学,每年三十晚上都要举行提灯会。正月初一,青少年一起玩星子灯,就是白天的龙灯。正月初十到十五晚上,有两条龙灯,一个叫大王灯是商户的,一个叫祖师灯是船民的,挨门串户,锣鼓爆竹喧天,还有筛子灯、竹马灯,傍晚从街尾开始,经过合面街,挨户往上一直到港口,玩到半夜时分才收工。不管是龙灯还是竹马灯,前面都有打灯笼头人带队,还有排灯、锣鼓,秩序井然。耍龙灯、竹马、筛子的,到半夜收工时,商家都请吃饭,所有商店也到半夜才关门,只有街中抗日英雄沈枝生家红灯高挂,堪称不夜城。
昔日繁华的景象,现已荡然无存,只有半截旧街,依旧昂立,无声默写时代的沧桑。
株洲从一个乡镇“湘潭县株洲乡”发展到今天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担好山河英雄造,令人观止。若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注意保留古迹,如白石港街、田心的白鹤仙庙、狗沙港的周龙庙、周龙圣母墓,更会增加许多传奇,更加珍贵和可爱,更加辉煌。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熊梦辉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9/11/04/639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