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新闻网讯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当群众有需要的时候,我就要在群众的身边”,这是程仁龙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处事准则。
程仁龙2002年从井龙街道荷花村党支部退休,现在已年过八旬。在大家眼里,他是村党支部的好干部,是困难老人的好靠山,也是妻子的好丈夫。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
待人以热心
荷花村村民刘志海一家,人口多,家庭困难。八九十年代时,为了改建自家房屋,刘志海需要办理建房资格证。可是当时作为一个普通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要去哪办、找谁办。刘志海自己到处去跑去问,也还是没能顺利把证办下来,这让他十分头痛。
看到他这些问题亟需解决,当时在村里工作的程老二话不说,亲自去相关部门帮他办理。顾虑到刘志海家的经济情况,程老默默承担了办证的所有费用,并且闭口不谈。在将办好的证件送到刘志海手里时,刘志海感动得双眼通红,对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记念至今,还时常跟邻里提起,当初多亏了程老的帮忙,家里的房屋才改建好。他是一个好党员,更是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程老与村民热心交谈
扶老以诚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程老对村里老人的关怀,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有问题,找程老”,成了村里老人多年来达成的共识。
在负责荷花村的治安调解工作期间,南塘组村民陈姓两兄弟拒绝赡养老母亲。程老了解情况后,多次去陈家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对两兄弟说:“母亲为了养大孩子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操劳半辈子,如今她老了,怎么能忍心对她不管不顾?”在程老的劝说下,兄弟俩终于同意每人每月各给老人提供15斤大米的口粮。但是两个月后,老人满脸忧愁地找到了程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她的大儿子不愿意继续提供口粮了。为了保证老人不挨饿,程老立即从家里拿出15斤大米。就在程老准备给老人送去第三个月的大米的时候,陈姓大哥找到程老承认了错误,并还给了程老之前接济老母亲的30斤大米,承诺以后一定按时提供口粮。就这样,程老用自己的诚心唤醒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程老与老人们聊天
侍妻以耐心
2002年,程老在基层工作23年后退休,本来可以和老伴一起安享晚年。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程老的老伴就突然中风瘫痪,对他打击很大。伴随而来的是无尽的麻烦,长期且昂贵的医药费、全天24小时的看护等等,面对这样的现实,程老也一声不吭的扛了下来。他每天清早5点起床,准备早餐、伺候老伴洗漱、喂水喂饭、做家务,还时常推着老伴出去散步,一天的生活都是以老伴为中心度过的。乡亲们眼里的老书记一转眼成了病重老伴的全职保姆,而这保姆一做就是17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耐心不减。

▲程老照顾妻子
交谈中,程老满脸自信地对我们说:“如今我浑身上下还是充满了力量,今年,我还加入了我们村的党员志愿队伍,参与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几项工作。”这就是程仁龙,一位八旬老党员的初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变故和磨难,始终不计回报地为村民默默服务,为家人担当奉献,他是村民心中最敬佩的老党员。
来源:井龙街道
作者:刘思宇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9/08/20/639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