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水塘故事 |44年前她从杭州来株,成为钢厂子弟学校一名教师
2019-05-21 11:11:32 字号:

  石峰新闻网讯【人物名片】崔羽卉 出生于1950年

  年轻时候的崔羽卉,个子高挑,脸蛋清秀,应了西湖水的氤氲,十五、六岁就出落成大美女。她也非常聪明能干,无论是在1969年到黑龙江依兰县做知青,还是1975年跟随丈夫来到株洲,在株洲钢厂子弟学校当教师,崔羽卉都努力做到最好。

  还记得,1975年的冬天株洲很阴冷,雨雪交加。崔羽卉下了火车,带着简单的细软,跟随丈夫,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通往株洲钢厂的泥巴路上,“我是杭州人,刚来株洲觉得落差很大。这里交通不便,生活不便。”但是能够做一名教师,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我母亲是教师,哥哥也是教师,妹妹也是教师,我也一直梦想着当教师。”

  所以,崔羽卉很珍惜这个机会,比谁都认真,比谁都用心。29年的教师生涯,她多次获得市、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称号,她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不遗余力地爱孩子。

崔羽卉

  一片丹心,换得桃李满园

  去年春末夏初,阳光正好,崔羽卉被20多个50岁的人团团围住,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这些都是株洲钢厂子弟学校82届的同学,也是崔玉卉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的学生。席间,兴之所至,大家纷纷回忆在校的时光。虽然现在学校因为时代的变迁不复存在,但记忆不可断绝,40多年前的往事,竟也开始历历在目……

  一个女学生说,那会全班组织出去玩,她丢了父母给的早餐钱。正委屈地哭的时候,是崔老师掏钱给她买了两个油坨。虽然只是小小的油坨,但至今她都记得崔老师的恩情,让她觉得很温暖。

  一个男学生说,他的语文成绩不好,崔老师对他格外上心。一有空,崔老师都会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进行一对一辅导。细声细语、娓娓道来,让他的语文成绩一下就提高了很多,而且再也不是班里调皮捣蛋的那一个。

  一个女同学说,她一年级的时候在崔老师班上读书,后来跟随父母到株洲玻璃厂子弟学校读书。她读了3年后,硬是哭喊着要父母将她转回崔老师这上学。她说,在崔老师这里她觉得读书很快乐。

  这样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崔羽卉爱的种子,从教他们的那一刻种下,40多年过去了,依然让学生泪流满面。

  工作太忙,亏欠孩子更多

  崔羽卉对学生爱的无限,注定对自己儿子爱的亏欠。

  1984年,表现突出的崔羽卉当了校长,分管小学部。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更繁杂。

  “经常下班回家天就已经黑了。我看见儿子瘦小的身影背着书包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等,心里五味杂陈。”崔羽卉说。

  有时候,接到学校突发事情,崔羽卉抬脚就要走。没人照看,她无奈只好将儿子反锁在家里。

  “有一年夏天,4岁的儿子突发肺炎烧到40℃。我和他爸爸就将他送到株洲市二医院治疗。医生说孩子情况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我立马反对。”崔羽卉说,“当时我们的父母都忙,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儿子。我和他爸爸工作上的事情更多,也抽不出时间陪。”于是,崔羽卉坚决要求不住院,只进行基本治疗。为此,崔羽卉还在医院开具的“医院风险告知书”上签字,被告之孩子出了事情家长自己全权负责。

  “那时候,我和我丈夫在株洲钢厂都是标兵。”崔羽卉说,“大家都把工作看得很重,每个人暗暗的憋着一股劲,你追我赶,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一生执教,怀念三尺讲台

  2002年,52岁的崔羽卉退休。留恋三尺讲台的她又来到太阳宫小学,当上了科技老师,“我觉得我还有力量在这个讲台上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力量。”

  崔羽卉说:“我教孩子做手工作品,带领全校学生办展览。有一年,我带领全校的孩子举办了一次‘六一儿童节科技展览’,孩子们的100多件科技小制作还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效仿。”

  2006年,崔羽卉的儿子成家,急需要她的帮助,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讲台。不上课后,崔羽卉的日子变得丰富起来,带孙、游泳、参加合唱团。但她最怀念的还是那个三尺讲台,累,并有意义。

  有人说,校园里步步芳草,学生才是花。而教师为了每朵花开,最终把自己慢慢活成一株草。在崔羽卉心中这株草悠然长青,春藏心中。

来源:株洲晚报

编辑:谭洪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