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记者 高晓燕 通讯员 刘伟)今年3月,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列车规模化安全开行两周年。这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发展迈进了新阶段。
由神朔铁路和朔黄铁路所组成的神黄铁路,自陕西神木县大柳塔镇,经山西朔州市,至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解决这一条通道上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量的矛盾,使用高承载能力的列车是主要手段。在助力中国重载铁路升级的过程中,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表现亮眼。
万吨运量“门槛”的持续晋级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2007年,神朔铁路运输能力趋于饱和,仅靠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已难满足需求,开行万吨组合列车成为新的期待。
敏锐把握趋势的中车时代电气,于2008年与神朔铁路运营方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TEC-TROMS。当时,全球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的同步操作大多采用美国GE公司的技术,具有高度垄断性且价格昂贵。
早在2006年,中车时代电气已开始尝试研制无线重联技术。与神朔铁路合作后,中车时代电气项目组于2008年3月完成万吨机车无线重联设备、列尾设备、监控模式技术改造及质量攻关。同年10月15日,成功开行2+2组合万吨重载列车,中车时代电气研发的“分布式动力无线重联控制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炭能源的日益增加的需求,令朔黄铁路2万吨货运重载列车的开行提上日程。在持续的技术攻关下,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2014年9月29日10时58分,一列2.5万吨运煤重载组合列车,从山西神池南站驶出,历时12小时02分安全运行到达河北黄骅港站,这是LTE-R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重载铁路的首次应用,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重载铁路基于第四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重载列车的“智慧大脑”
重载铁路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大数据”建设与智能运维,将推动自动驾驶成为现实。
2016年,智能运维平台在朔黄铁路成功应用,“这是我们打造的一块智慧运维试验田。”中车时代电气软件公司系统项目部项目经理兼铁路组组长王成福介绍,公司研发的这一套智慧运维系统,分为车载系统与地面系统,其中车载系统负责采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海量行车数据,地面系统则负责数据融合、分析、应用,挖掘数据最大价值,“地面系统由19个软件与子系统组成,相当于电脑主机,负责处理。”
在重载机车行驶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监测车辆、工务、电务、供电(自动过分相等)状态,并依据线路条件、列车状态、机车调度指令对列车进行安全的联动控制。机车到站后,将自动下载数据并进行解析分析,实现故障诊断和提前预警,提高检修效率和机车使用率。诊断预警结果与行车安全自动关联,规章手册自动嵌入,操作记录自动保存,实现应急调度智能辅助。
从2016年以来,这套智慧运维系统已经过了2年的良好运转,今年年底将批量装车。
“万一机车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系统不仅能迅速监测,还能及时排查出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王成福介绍,除了智能运维,无线重联还囊括了智慧保障、智能供电、智能检修等高新技术,“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全方位智能化,发展无人驾驶。”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高晓燕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8/06/19/639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