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 6月2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列“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以下简称“智轨”)在株洲亮相。这一“跨界”交通方式,既有轨道交通列车的载客优势,又无需建造专有铁轨,还能像公交车一般在城市灵活穿行,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剂“良方”。
由三节绿黑相间的车厢编组而成的列车,在“中车株洲所”工厂道路缓缓驶过。从外形上看,“智轨”与其他轨道交通似乎无异,只是它“踏着”的并非铁轨,而是普通的道路。
没有轨道,列车如何精准行驶? “这都归功于公司全球首创的‘虚拟轨迹跟随’技术。”“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介绍,列车通过各类车载传感器,识别路面的“虚拟轨道路线”,将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又在“大脑”控制下,沿着既定“虚拟轨迹”行驶。
别看这“大家伙”有30米长,动起来却很灵活。冯江华说,借助多轴转向系统的设计,“智轨”的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车相当,却又比普通公交车辆的通道宽度更小。
列车以电能为动力,设计最高时速为70公里,支持多种供电方式,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达25公里,实现零排放、无污染。
“智轨”的载客能力也远超普通公交车。标准的3节编组列车可载客超过300人,5节编组列车载客超过500人,有效克服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
当前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必然选择。然而,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高昂、建设周期漫长。 “‘智轨’正是为解决这一现实难题量身定做。”冯江华说,“智轨”只需简单的道路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在相同运力之下,线路投资仅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5,一条运行线的建设周期只需一年。它既能作为一线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补充,也可作为二三线城市的公共交通主体,融入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最快在明年,‘智轨’就能投入商业运营了。”冯江华介绍,“中车株洲所”已与株洲、衢州签订协议,在两座城市建设“智轨”示范线,有望在明年与市民正式见面。
【相关链接】
1、与有轨电车系统相比,“智轨”列车有哪些优势?
冯江华:尽管有轨电车系统成本较低,但需要专门的电力系统和专有道路配合设计,维护成本相对较大,且易受制于运行环境,不能较好较快的地调配线路。而“智轨”列车运营灵活,建设周期短,维护成本更低。
2、“智轨”列车能够像地铁一样不受“堵车”影响吗?
冯江华:如果公共交通体系不能把主要出行人群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任何交通运载都无法解决城市拥堵难题,只有让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快捷运行,才能促使人们少驾驶私家车,从而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智轨”列车与其他车辆可以共享路权,但是一旦发生拥堵,也有路权争夺问题,需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智轨”列车优先运行。
来源:株洲日报6月2日头版
作者:任远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7/06/02/639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