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7-05-02 15:34:49 字号:

  1956年建厂,60年征战,数百万吨铅锌从这里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株冶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走进电解车间,热浪迎面扑来,工人们通红的脸上布满豆大的汗珠。只见炼炉火光熊熊,一块块刚出炉的锌锭散发出炙热的气息。

  仓库内,码锭实行半自动化操作,锌锭堆放有序,不时可以看到货车出入。

  株冶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工艺升级,促进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硕果压枝。统计显示,近10年来,株冶共投入30余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锌、炼铅工艺,形成节能环保的“铅锌联合绿色冶炼生产模式”,一些落后工艺纷纷淘汰。

  “主动作为,走转移转型、绿色发展之路。”株冶集团负责人介绍,适应湘江流域环境保护和株洲城区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早在2012年,株冶在中国五矿集团支持下,着手编制《2013-2020株冶发展规划》,提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转移转型、绿色发展”目标。

  转移、转型,株冶步履稳健,足音铿锵。

  “转移在省内,转型在市内。”上述负责人介绍,“转移”:株冶的冶炼生产拟转移至衡阳常宁市水口山地区,以全新的技术装备,建设中国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初步规划分3期建设,产能规模为铜30万吨、锌30万吨、铅10万吨,预计投资逾80亿元。 “转型”:规划在株洲地区建设株冶管理中心,打造有色金属营销板块、新材料研发服务板块、环保技术研发服务板块,建成以锌合金、ITO系列靶材、电极节能极板材料等3个精深加工产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高端产业集群。据透露,上述目标全部实现后,仅在株洲市,株冶预期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税收6亿元。

  六十年风雨历沧桑,一甲子岁月又轮回。经过60年发展,株冶的技术、管理、品牌、人才均成行业翘楚;打造有色金属贸易大平台,深耕新材料领域,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株冶正在翻开转型升级的崭新篇章。  

 

  株冶仓库内,工人们正在整理锌锭成品

  

 

  污水处理实时监控

  

 

  锌锭浇筑

  

 

  班组会议上,工段长重点强调安全作业事项

  

 

  工作人员正在对厂内的污水处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

  

 

  电解车间里,工人们忙的热火朝天

  

 

  株冶生产车间一角

图/谭清云 文/刘毅 通讯员/朱桂华

来源:株洲日报5月2日B2专版

作者:刘毅

编辑:谭洪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