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传媒网1月19日讯(记者 孟佶垚)今年47岁的黄湘是石峰区井龙街道茅太新村的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她儿童时期,由于未知原因导致腰椎错位,脊椎变形。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脊椎越来越弯曲,身躯较于常人相对矮小、驼背。
黄湘本人
生活给予黄湘的磨难并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人。家境贫寒的她自小就非常懂事,高中毕业后,她进服装加工厂打工、帮家里干农活,所有的脏活累活全都一手包揽,为的只是告诉别人:我,和普通人没有不同!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到!但是好景不长,在2009年黄湘因为病情加重,无法再拿起手中的活计。望着在田埂上汗流浃背的丈夫,想着女儿大学四年的学费,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黄湘的温暖小家庭
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种窘境?难道弯下去的“脊梁”真的不能再重新挺起来了吗?生性倔强的黄湘找寻了一种又一种方法,终于她这匹“千里马”在2013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株洲市石峰区委残联。参加完残联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敢为人先的她收购了全村第一台收割机,由此踏上了致富之路。
株洲市石峰区残联理事长潘凯正在和黄湘交谈着
2013年,她年收入达到3万多月;2014年,最初的十几亩田地发展到了60多亩,株洲市太平寺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然而,令黄湘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5年。那跌宕起伏的一年,她为之骄傲的事业狠狠跌入了低谷,也在她的坚持不懈下迈向了高潮。
提及往事,黄湘内心生出了无限感慨
“当年,合作社已经拥有了数十台农用设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走出了株洲,在周边长沙、岳阳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年利润接近了30万元。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高兴,所以我们趁热打铁又购置了新的农机。没想到,却出了大问题。”回忆起那段往事,黄湘忍不住泛起了泪花,“农机是季节性作业设备,一年要放置5到8个月,日晒雨淋的话设备的性能会大大下降。”心急如焚的她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寻求残联的帮助,终于,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临时仓库与一块400平米的停放坪诞生了。
如今,合作社的临时车库已初具规模
党和政府的多次相助让黄湘始终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合作社现有的13户农户中有3户也是和黄湘一样的残疾人家庭。残疾人袁文义因为智力残疾,家庭负担重,过去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和低保度日,黄湘在了解了他的经历后邀请他加入合作社;残疾人王勇听说了合作社的情况后,主动要求加入。在村里人的心里,黄湘不仅是残疾人创业的典型代表,更是自强不息的挺直标杆。
黄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同时也告诉了所有人:残疾人也能顶天立地,开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记者手记
第一眼看到黄湘,我就被她骨子里的“傲劲”征服了。微微弯下的背脊称着她脸上真挚的笑容,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最困难的时候,她没有选择一蹶不振,而是想法设法改变自身的处境,这种精神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而她做出的表率作用,同样也是值得让人啧啧称赞的。黄湘,一个不服输的女人,一个用自己的方式挺起了“脊梁”的风采人物!
来源:株洲传媒网
作者:孟佶垚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7/01/20/640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