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讯(记者 任远 通讯员 朱晖)曾聚集了一批重工业企业的清水塘,见证了株洲工业的传奇历史。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号角下,它以腾笼换鸟之势,期待涅槃重生。
经8个多月努力,我省今年规模最大的棚改项目——清水塘片区棚改一期已完成签约3216户,签约率98.92%,二期签约1163户,签约率77.90%,创下全省棚改新速度。
勇于担当有作为
11月17日,杨梅塘社区建材小区9栋前,25位老居民在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前合影留念。随后,挖土机机械臂挥舞,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房屋轰然倒地,成为清水塘棚改二期拆除的首栋房屋。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清水塘片区里的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为数众多,生活着很多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在这里开展征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中流击水,唯勇者进。在困难面前,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走进前线,与群众对话,与百姓交心。
经济条件差,买房有困难?
——政策“倾斜”,给贫病家庭送去大病救治,为古稀老人送去高龄补贴,帮低保户申请特殊救助。
涉征住户多、居民不理解?
——街道、社区党员自觉当起宣传员,召开组织生活会、进行“两学一做”竞赛问答,报纸、电视宣传一起上。
指挥部领导,街道统筹,部门包户,在“人人搞棚改、个个责上肩”的氛围下,签约进度有如破竹之势。
勇于创新显胆识
“打竹板,唱新歌,石峰大地好事多;今天不把别的说,单说‘棚改’好处多……”3月27日,石峰区响石岭街道一场以“棚改春风暖万家”的文艺汇演浓情开幕。被征收户、棚改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以身边人说身边事,新颖的形式获得居民点赞。
审时度势、透彻辨析,石峰区用巧力推开棚改之门。
杜绝暗箱操作——将签约现场搬到指挥部,组织小区居民集中签约,每家明细一目了然。
体现阳光征收——尝试集中发放补偿款,不让先签的住户吃亏,打消居民的心中顾虑。
坚持情理结合——由群众自主选择评估机构、申请集中签约、查阅补偿明细,将政策、过程、结果全公示,项目部、征收组、政策会审小组共把3道关。
将心比心,以心待之,征收思路活了,办法多了,群众的获得感提升,征收不再是“天下第一难事”。
勇于奉献出实绩
“我的房子位置好,为什么被划成第四类房屋?”“这里靠山面水,为什么要搬迁”……类似的问题,石峰区征拆办主任陈石泉一天要回答好几遍,每天接待至少10位被征收户,每次都要谈半小时到1小时,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连续加了多少个晚班。
在清水塘片区棚改项目部里,像陈石泉一样的棚改干部比比皆是。
进百家门、暖百家心、听百家言、问百家计,他们是政策的“宣传员”,是项目的“协调员”,更是群众的“服务员”。
有人开着私车陪住户看房、搬家;有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趴在项目部;还有人早出晚归,已经好几个月没能和家人好好吃一顿饭……
以目标为导向,用棚改征收的实际成效检验干部作风、能力和水平。8个月的棚改征收实践,锤炼了党员干部,融洽了干群关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6/12/26/640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