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媒体深读】清水塘土地收储按下“快捷键”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系列报道(二)
2016-09-28 14:41:46 字号: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涂志佳 通讯员 朱晖 黄斌 杨柳

  近日,柳化集团湖南智成化工公司正式与岳阳临湘工业园签订入园协议。这是继湖南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之后,清水塘老工业区内又一家中央省属企业达成搬迁协议。

  还有更多的好消息让人精神振奋——在今年推动搬迁改造的37家企业中,已有16家企业主动写出土地收储申请报告,其中已基本完成现场调查第一批土地收储企业有11家,第二批启动评估调查的有2家。

  作为株洲建市以来最大手笔的老工业区搬迁项目,首批土地收储企业的顺利推动,无疑为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清水塘搬迁改造开了个好头。

  通过3个渠道,筹措搬迁改造资金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21个试点名单,清水塘老工业区作为我省唯一老工业区被纳入试点。

  此举,标志着清水塘老工业区改造上升到国家层面。

  这么多企业要搬迁,钱从哪里来,搬迁改造企业的利益如何保障?这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面积达15平方公里、涉及144家企业、总计有2万多职工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这样的问题,绕不开,躲不过,更拖不起——这是一副重担,更是一块硬骨头。

  “必须精心设计,确保企业得到实惠!”清水塘搬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体搬迁改造中,资金的筹集分为3个渠道,一是国家财政对环境治理、工业区搬迁的相关支持,二是用活金融政策,例如政策性银行贷款、世行贷款等,三是立足于经营清水塘地区,“用时间换空间”。

  “旗滨模式”的成功,是土地收储的先声

  之前旗滨玻璃搬迁的成功经验值得重视。

  当初,株洲市引入湘江集团,通过收储旗滨玻璃原址近500亩土地,以此为抵押,从银行融资10多亿元,一举解决了其搬迁补偿款难题。

  “旗滨模式”的成功,是通过老工业区企业土地收储的方式,引入经营思维的经典案例。这,成为推动清水塘搬迁改造的一大重要法宝。

  为完善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土地收储方案,从2014年至今,株洲市多次开会研讨,并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合理建议被归纳总结。

  最终,凝聚着决策层与企业心血和智慧的《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土地收储实施办法》经批准实施。

  “这份土地收储方案既严格遵照国有土地收储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原则,又充分考虑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难点,可操作性强。”

  可操作性强,主要表现此次收储企业土地出让的净收益,将作为资金主要来源,同时,我市探索建立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专项资金,采取专款专用,对搬迁企业给予一定标准的启动资金。此外,我市还将对迁建项目新增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一定补助,弥补企业搬迁资金缺口。

  “正是有了这份方案,我们的工作局面一下子全部打开。”该负责人回忆,在过年后的3个月内,14家企业先后主动写出土地收储申请报告。

  这个速度,无疑为整个搬迁改造打了一剂“强心针”。

  企业是否支持收储,要看工作怎么做

  7月20日,原株洲钢铁厂土地收储工作启动。这个占地402亩的工厂,其收储工作的顺利与否,无疑是今年37家企业能否顺利搬迁的重中之重。

  “我们支持搬迁,但如果启动资金不够,企业就是想搬也搬不了。”企业负责人说,当前企业的资金大多用来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要一下子拿出上亿元来建厂难上加难。

  “政府通过土地收储,对企业进行补偿。企业借助土地变现获得发展资金,从而搬出一片新天地!”在当天的启动会议上,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鲜明地亮出了“底牌”。

  据了解,此次工作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石峰区储备中心牵头,以区储备中心和循环集团为主体,引入评估机构,再成立由区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及企业职工代表成立的评审委员会,四方共同参与收储工作。

  为了确保此次收储工作顺利进行,四方共出动30余人,分四个小组对企业土地、设备、房产进行全方位评估。

  “让企业主动支持收储,实际上操作难点真不少。”土地收储第四小组组长罗俊回忆,在其他企业前期的宣传工作中,一些闻讯而来的企业员工要么直接拍桌子骂人,要么将入企小组拒之门外。

  收储补偿方案既然赢得广泛认同,为什么还有对抗情绪?

  指挥部很快找到症结:许多人抵触,真正的原因是怕评估后的赔偿价格过低,负担不起企业搬迁的成本,再加上对职工安置、新厂房建设没底,于是,出现困局也在意料之中。

  前期的摸底,让指挥部心中有了数:光靠宣传还不够,还得让企业参与到评估中来。

  由此,一张张收储价格的审定程序表,被送达到每个企业参与评估的成员手上。

  在这份程序表中,记者看到如下流程:在入企调查的基础上,首先由专业评估公司出具评估报告,再由循环集团聘请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及财政、审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初审,这份土地收储评估价格再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核审。上述过程的节点成果只有在企业认同后,才会进入入企谈判环节。

  “收储方案是标准,不会偏向谁或让谁吃亏,我们要求所有的过程和环节一律上墙,确保阳光公正!”

  半年来,正是通过这种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让一线收储工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同,为整个收储工作凝聚了民心。 

  大设备、小模具,都会纳入收储报告

  半年的工作,收获的不仅是经验,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然,目前的工作只能说是开了个好头,仍有大量的系统工程要做。在以后,该如何继续推动土地收储,确保企业如何平稳落幕呢?决策层显然早有设计和安排。

  8月1日上午,清水塘搬迁改造指挥部。

  在搬迁进度工作板上,记者清楚看到,福尔程化工和邦化化工已经进入评估价格初审阶段。这,是今年拟搬迁37家企业中,最先进入初审阶段的企业。

  在这个评估初审报告中,记者看到在这份厚厚的初审报告中,大到一个机械设备,小到一个生产模具,都有工作人员确认打勾。

  “每天的调查,都有4个小组成员的签字。这种看似复杂的程序,让我们企业放心不少。”

  跳开收储看收储,功夫还在用心处

  跳开收储看收储,功夫还在更深处。为企业加快手续进度,做好选址服务工作,成为推动土地收储的一大关键。

  今年以来,在入企搬迁第一小组成员李俊杰这里,好好陪家人吃一顿饭,几乎都成为奢望。

  原来,自过完年以后,李俊杰先是参加政策培训,接下来又是密集的入企摸底,再到如今的为企业搬迁选址对接服务。

  “我原来不大熟悉工业的,但是这一轮工作下来,我对工业都很有感情了。”李俊杰说。

  为了协调福尔程化工顺利搬迁,李俊杰和同事们在一个月里,光车程就跑了上千公里,攸县、江西、衡阳这些适合落户的工业园区基本跑遍。有时候,为了能让落地企业争取到更多政策,李俊杰经常与园区负责人一谈就是大半天。

  有人问他,你不是企业人,为什么这么拼?

  “这都是我们株洲搬出去的企业,我们希望,能为这些企业搬出更好的前程。”李俊杰形容,这好比“嫁女”,虽有不舍,但为了企业更好的明天,他们能争一分是一分。

  在李俊杰等人的努力下,日前,该企业最终就落户岳阳临湘签署了框架协议。

  “要让企业搬得舒心、搬得顺利,必须要把服务工作做细。”搬迁指挥部负责人说,自8月起,37家企业的初步评估价格有望陆续出台。下一步,入企谈判将成为重点。这,也意味着,整个土地收储工作将迎来高潮。

  “公平、细致、用心将是我们此轮工作的不二诀窍。”该负责人说,目前,来势甚好的收储工作已经赢得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许多未纳入今年搬迁计划的企业,都跑来指挥部打听,看是否可以提前进入收储名单。

  日前,以昊华化工和霞湾建材本不再今年计划的两家企业已新增进收储名单。可以预见,这必将为将来的收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土地收储工作,使“环境包袱”变“环境财富”,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宜居新城正在蝶变。

来源:

编辑:谭洪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