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不到三个月,签约1700多户的背后——被征收户的故事,如此生动
2016-06-24 15:02:29 字号:

不到三个月,签约1700多户的背后——

  被征收户的故事,如此生动

  策划:王罗群 朱晖

  执行:任远 黄进 申明 龙中柱

  图片:谭清云

  【前言】

  今年3月29日,备受瞩目的清水塘片区棚改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这一次,“安居”梦是那么真实,触手可及,幸福将从这里开始。

  不到3个月时间,项目推进有如破竹之势:清水塘片区棚改项目一期A、B、C地块已开征2651户,截至6月22日,累计签约1774户,累计签约率66.92%,余877户。

  这其中,离不开政府阳光的征收政策,离不开征收人员贴心的服务,更离不开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老百姓。

  今天,我们就将目光聚焦到这些讲原则、识大体、顾全局的被征收户中,听听他们的被征收故事。

  阳光棚改暖人心

  人物档案:莫尚安,64岁,原湖南湘江氮肥厂党委副书记

  棚改语录:棚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情怀,党员理应带个好头

  6月17日上午,64岁的莫尚安正忙着清理衣服、杂物。“搬完家,月底准备把钥匙交了。”问及为何早早签约、腾房,他挥了挥手说道,清水塘片区的棚改很“阳光”,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莫尚安是原湖南湘江氮肥厂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2012年3月退休。

  “从国务院到株洲市,主要的棚改文件有8个,我基本都有了解。”莫尚安说,此次棚改,无论是政策依据、征收程序、奖励办法、评估结果都很明晰,执行也很规范。

  “我见证了清水塘地区的繁华,也经历了它的落寞。”莫尚安感慨地说,他1968年参加工作,彼时的湘江氮肥厂还是令人艳羡的国企,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步履越发艰难,职工的“金饭碗”被打碎,改善居住环境成了奢望。

  莫尚安说,湘氮生活区多是3层小楼,自己曾在潮湿的1楼、漏雨的3楼各住了7年,深知棚改对居民的意义。

  除了自身最质朴的期盼——有个更舒适的家,莫尚安还有着对株洲这座城市的热爱,有着一名38年党龄老党员的担当。

  “最近20年,清水塘片区基本停滞不前,与株洲这座飞速发展的活力之城、宜居之城显得格格不入。”莫尚安说,他在株洲已生活48年,算得上是大半个株洲人,期待清水塘这个老工业区以新的面貌示人。

  “棚改使普通居民告别低矮老破的旧房屋,搬进了条件更好的新房,顺应了民心。这正是我当年在任想做却没做到的事。”莫尚安说,棚改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民生情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带个好头。

  公益达人热心棚改宣传

  人物档案:罗丽,48岁,原株洲玻璃厂职工

  棚改语录:如果不是棚改,不知道何时才能住上好房

  残破的灶台、泛黄的墙壁、发霉的窗框……6月16日清晨,简单洗漱之后,罗丽又钻进这个四五平方米的狭小空间,点火做饭。说是厨房,但它也是餐厅、收纳室、浴室。

  “有个做饭的地方就算不错了,最难受的是‘如厕难’。” 罗丽指着走廊那头说,整层四户人家只有这一个公用厕所,十几口人每天要排队上厕所,晚上也不敢起夜。

  48岁的罗丽,是原株洲玻璃厂的职工,现居住在烟山一村,平日靠打些零工维持生计。

  “这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已经住了23年,因为面积小,很少请亲戚朋友来做客。”抬头望了望开裂的屋顶,罗丽说换房的念头埋在心底已经有十几年了,如果不是棚改,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打心底为棚改政策叫好,我应该用行动支持。” 棚改征收工作正式启动一个星期,罗丽就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虽然家庭困难,但罗丽是个十足的公益达人,走廊一扫就是20多年,社区里倒垃圾、清理公共厕所的工作,也被她长期义务包揽。

  此次棚改,她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热心肠——在调查摸底时,挨个打电话通知不在家的邻居,帮助查找失联的住户;得知烟山一村实行的是分栋集中签约后,上门入户当起棚改政策的“宣传员”。

  “这里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环境卫生脏、乱、差,谁不想早点搬走呢?”面对周围人的质疑,罗丽坦然地说,早签约、早拿钱、早日住新房是绝大数人的心声,自己做事凭的是良心,无需在意流言。

  “乐天派”大妈的棚改账

  人物档案:周艳君,63岁,原湖南湘江氮肥厂职工

  棚改语录:棚改区的百姓除了要算好小账,更要算好大账

  “你说说这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市价顶多卖10来万元,现在补偿价格翻了好几倍,怎么不是大好事?”提起这次清水塘的棚改政策,重感冒的周艳君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频频扬起大拇指。

  63岁的周艳君老家在辽宁大连,1970年入职原湖南湘江氮肥厂,是一名电工,骨子里透着北方女子的直爽大气,是邻里皆知的“乐天派”。

  “儿子在这间房子里长大,小孙女在这里出生,现在要搬走了,还真有些不舍。”周艳君顿了顿说,这间房子写满了自己的青春与记忆,但是开裂漏雨的房顶、斑驳残破的外墙也在时时提醒她——这里真的不再适宜居住了。

  “每个人都希望有个舒适、安稳的家,咱年纪大了,心不能老,得与时俱进,有舍才有得,你说呢?”反问一句,她又咯咯笑了起来。

  “一家三代之前都是挤在我这小房子,今年上半年儿子贷款买了个复式楼。”说到此处,周艳君脸上写满了自豪。她说,等补偿款发下来,自己买个二手房,还要拿出部分钱支援儿子。

  快人快语的周艳君直言,棚改区的百姓除了要算好小账,更要算好大账。

  “人心不足蛇吞象,谁不希望不多补点钱,但咱们要学会知足。”她说,棚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策依据也都摆在台面上,大家不能一边想着住更好的房屋,一边挟机要价,如果真的因为这一点点小利,错失了纳入棚改征收范围的机会,那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热心阿姨连夜打车回株签约

  人物档案:曾锡莲,66岁,铜塘湾社区居民

  棚改语录:只要不让先签的吃亏,我一定第一个带头签约

  “棚改是政府为改善百姓居住环境推出的惠民政策,都是按政策办事,我为什么不积极配合,非要让征收人员为难呢?”6月20日,在清水塘片区棚改A地块项目指挥部内,66岁的曾锡莲微笑着说道。

  在霞湾二村一套54平方米的二居室里,曾锡莲一家三口一住就是三十年。因年久失修,房屋早已残破不堪。“每逢下雨,屋顶就开始漏水,积水深近半米高,家里的盆啊桶啊在水面四处飘。”

  今年年初,得知清水塘片区将进行棚户区改造,曾锡莲特别高兴。“谁不想住好房子呢,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才让我们有机会改善住房条件。”

  项目还未进场,曾锡莲就找到社区主任,提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要不让先签的吃亏,我一定第一个带头签约。”

  最近,曾锡莲的丈夫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可她并未因此延缓签约日程。签约前一天,她专程带着老伴从长沙湘雅医院打车回到株洲。“过两天又要回长沙,给他做药检。”

  曾锡莲说,有件事情让她特别感动,也证明了她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患有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棚改被征收户,可享受政府的大病救治补助。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条政策,但在签约时,工作人员得知我家情况,让我们赶紧申请这项优惠。当时协议都已经签完了,工作人员依旧对我们这么上心,凡事为我们着想,着实让人感动。”

  退休职工当起义务宣讲员

  人物档案:李浦奇,68岁,原株洲钢厂退休职工

  棚改语录:一套换两套,怎么都该知足了

  “一套换两套,怎么也应该知足了。”5月19日,家住新建村2栋的李浦奇在征收补偿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按下手印,成为楼栋里第一个签约的住户。

  性格开朗,待人和蔼,68岁的李浦奇是邻居眼中的老大哥。受他的影响,楼栋里其他居民也纷纷签约。

  “平时我就跟他们说,人要实事求是,若非这次棚改,我们想买套新房真是难上加难,而且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这也将有利清水塘片区今后发展,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几十年,谁又不想这块土地越变越美呢?”心直口快地李浦奇微笑着说。

  李浦奇是原株洲钢厂的退休职工,二十多年来,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儿子结婚后,一时半会买不起新房,只好继续和父母同住。再后来,孙子也出生了,这让李浦奇又喜又忧。膝下有儿孙,自是无比的天伦之乐,可是原本就狭小的生活空间也因此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了。

  这次棚改让李浦奇长久以来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签约后,我拿着补偿款,在果园小区附近买了两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给儿子。两套房子又是楼上楼下,即方便照应,又有了各自的空间。”

  买房剩下的钱,李浦奇还给新房做了简单的装修。“这条件比以前好了可不是一点半点,多亏了共产党的好政策!”

  老住户支持棚改不含糊

  人物档案:樊致祥,54岁,石峰头一村居民

  棚改语录:棚改是政府的惠民政策,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有时间,54岁的樊致祥就会回老房子看一看。“我们搬进来时,女儿刚满三岁,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怎么会没有感情呢!”

  自从年初得知自己位于石峰头一村的房子被纳入清水塘一期B地块棚改征收范围,樊致祥内心就特别纠结。“都说故土难离,可是住了这么些年,真要离开,内心万分不舍。更何况,这里毗邻石峰公园,山好景好空气好,要换个地方住,还真不习惯呢。”

  但即便如此,在签约时,樊致祥丝毫没有含糊。在征收决定发布之后,他带头来到项目指挥部,爽快地在协议上签字,成为楼栋里第一个签约的居民。“棚改是政府的惠民政策,给出的条件非常好,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樊致祥说,他愿意这么快签约,征收工作人员热心细致的服务也是重要原因。“我签完约后,他们的服务并未因此结束。工作人员还经常给我打电话,了解我的近况,还帮我张罗租房子、找车子搬家。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关心问候,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如今,樊致祥在河西一楼盘购置了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年底就能交房了,想着马上可以搬进新房,内心万分激动!”

  出租房房东爽快腾房

  人物档案:何永红,47岁,工商银行职工

  棚改语录:有这样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的征收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签约?

  何永红,C地块工商银行宿舍涉征户,名下房屋长期出租。虽无法享受空补,但为了配合本次棚改项目,在签约启动的第一天就前来办理签约手续,在租户清理完所有个人物品后,又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配合腾房。

  为什么签得如此爽快?“一是政策给得优,二是工作人员讲解得细。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他们全部为我们想到了,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在为我们着想。”她说。

  何永红说,楼下有一个房子,面积和她家一样大,是别人转手过的二手房。房子过户时,曾重新办理过房产证。“负责我们这栋楼征收的沈家湾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这一家的面积比其他家面积都要大,会不会是当时办证时出现了误差?”工作人员立即找来测量大队,进行二次测量,核实确认后,补足了余款。

  去年年底,何永红在“天门洞”附近买了一套新房,按照此前的政策,被征收户在规定的时间购房还可享受补助。“一得知消息,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就打电话告诉我。有这样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的征收干部,怎么不让人感动,还有什么理由不快速签约呢?”

来源:《株洲晚报》2016年6月23日A04、A21版

作者:王罗群 朱晖/策划 任远 黄进 申明 龙中柱/执行 谭清云/图片

编辑:谭洪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