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公园里,市民享受温馨快乐的生活。易翔/摄
【定义】
富强:国之脊梁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的腰杆,护卫民众的福祉。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
我们倡导的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最终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追求的富强,不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享和平。
【践行】
总理推介的株洲“智造”
与富强联系最直接的,是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只是空谈。近几年,株洲市经济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快速向前迈进。更有本土企业从这里走出国门,与世界级企业在国际舞台上“PK”,演绎中国“智造”。
4月15日,在英国纽卡斯尔,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3亿英镑(约合12亿元人民币),收购世界知名海工企业SpecialistMachineDevelopmentsLimited(简称SMD)100%的股权。这标志着南车株洲所陆海两栖产业集群新格局已经建构。
或许,不久的将来,海水也将“沸腾”起来。
而在此之前,南车株洲所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战绩举世瞩目:去年,IGBT首批产品下线,该所成为国内唯一掌握IGBT芯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迫使ABB等竞争者对中国市场的报价下滑了70%;今年1月,南车株洲所研制的中国首列“永磁高铁”完成“首秀”,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日、法等国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
来自株洲的机车,被总理称作“高大上”,成为国家领导人每逢出访必然推销的“中国制造”。
不让一个贫困村掉队
5月6日,株洲茶陵县界首镇朱岭村村民罗小光,在“黄牛领养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今年,该村成为茶陵县第一个“黄牛养殖产业”扶贫试点,他可以从政府部门领养15头小黄牛。
为了让贫困村尽快摘掉“贫困帽”,从去年开始,市委将炎陵县、茶陵县32个国家级贫困村确定为新一轮的党建帮扶点,32名市领导带队,174个市直单位和57个企业为后盾单位,341名干部为帮扶队员,开展联点帮扶。于是,围绕休闲旅游、特色种养、苗木花卉等基础产业,帮助联点村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新格局,成了帮扶队员们想得最多、干得最多的事。
茶陵县洣江街道渡里村,打破原有单一粮食种植格局,发展紫淮山、彩色水稻等种植产业;炎陵县玉江村建立有机稻、丝瓜、冬瓜等种植基地,洞里村完成竹荪试种……
经过一年努力,各帮扶队驻村基本实现“党建帮扶一片、开发产业一片、巩固成果一片、致富群众一片”目标。
村上年轻的“致富带头人”
“过去的荒山,如今可成‘银山’咯!”走在株洲天元区雷打石镇铁篱村的村主干道上,顺着村委会主任李安炎所指的方向望去:新垦的山坡上,一棵棵娇嫩的小树苗正茁壮成长。“这是姣书记带领村民开荒建立的果木种植基地,明年就能挂果。”李安炎介绍说。
“姣书记”名叫陈姣,是天元区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28岁。她也是在2013年村支两委换届中,从大学生村官中推优选拔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自从当上铁篱村党支部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陈姣的一桩“心事”。“村里仅靠外援,不是长久之计。”陈姣说。考虑到铁篱村交通便捷、紧挨城区的优势,她瞄准了果木种植这一商机。于是,她带领村民代表开展市场调研,先后走访怀化、浏阳、望城等地,请农业专家来村授课,给村民搭建了一个“果园梦”。
市场如何打开?陈姣有自己的想法。基地的水果除正常的批发销售外,更多以市民自采形式销售。“我们离城区近,周末,市民能够到我们这里休闲度假,自己采摘水果。”她说。这还能带动村里餐饮、休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正在做村里的5年规划,果木种植面积计划是3000亩。到时,铁篱村将成为真正的‘果木村’。”陈姣介绍。如今,村上果木种植基地已近400亩。沁园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仅半年,已发展会员50户,果木品种有桃、梨、李等,村民的“果园梦”正一步步实现。(株洲日报)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罗欣
编辑:谭洪汀
本文链接:https://wap.shifengnews.cn/content/2015/05/12/6406560.html